但随着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分别下发相关《通知》推进“新基建”建设,全国如火如荼展开的“新基建”,也为安防行业提供了发展新动力。
2020年12月22日,a&s传媒举办了以“新基建 新机遇”为主题的“2020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峰会"。
业内资深专家、领先企业嘉宾、行业用户等共同探讨在“新基建”建设热潮下,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在安防行业的融合应用,为安防行业的智能化发展提供新的新的路径和方向。

后疫情时代,智能安防、新基建、智慧养老、智慧社区……正成为安防行业新的业务增长点,AI产业化进程也不断驱动智能安防加速落地。
AI 激活了企业级碎片化的数字化需求

2018 年海康发布的AICloud 架构核心具有重要意义:挖掘丰富的碎片化应用场景,推动企业级市场的商业化落地。
AICloud 开放平台从架构层面奠定了传统安防公司向企业级 AI 巨头转型的基础。
AI 开放平台供给需求侧因素。AI 开放平台致力于协助产业主体以低成本、高效率开展AI 创新应用,行业需求侧是驱动AI 开放平台发展迭代的关键,供给侧需要整合平台所需的数据、算法、算力等要素,需求侧则需要一定规模量级的主体依托平台资源开展应用创新试验。
AICloud 平台推出与业务架构变革几乎同步:从七个事业部到三个业务群。
企业级公有云平台云眸发力零售市场。云眸公有云应用服务入口,依托于萤石云的设备接入、设备管理、流媒体、AI 模型管理等物联网 PaaS 服务,提供面向连锁、社区、普教等细分行业的SaaS 云服务;依托AI 开放平台,作为细分场景碎片化智能的公有云应用服务入口。
海康在企业级市场的红利已经开始显现。海康的业务架构为PBG、EBG、SMBG 并重,其中政府业务是重要构成部分,因为公司物信融合最重要的用户之一是政府,且政府掌握了大量资源,拥有管理提升的需求。但目前,海康的收入结构已经由政府收入为主逐渐转向企业发力。
2020 年上半年,国内与海外先后受到新冠疫情的冲击,加之中美之间的贸易冲突,公司经营面对的压力在三个BG 均有体现,但EBG仍然是增速最为抢眼的事业部。
安防“双雄”有望真正迎来 AI 红利期
2016 年起,安防行业高速增长的趋势放缓,海康、大华两大龙头在传统安防主业的基础上,进一步为用户多元化需求场景探索更丰富的应用类型,创新业务出现。
随着新元素不断推动着安防行业的智能化和网络化进程,安防行业开始进入变革拐点。
2020 年,疫情黑天鹅加之国际形势的复杂变迁,安防行业在波折中面临更大的机遇和挑战,随着AI 在安防行业的规模化应用逐步显现,海康已经开始进入新一轮估值提升周期,而大华与海康的估值“剪刀差”也有望缩小。
总量看,海康的营收较大华优势明显,但两家增速趋势相近,头部竞争格局短时间内不会出现显著变化。
海康的毛利和净利均优于大华,但近年来大华的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比例更高。
AI 独角兽的上市凸显 AI 软件在安防中“含金量”不断提升
2020 年四季度以来,多家人工智能独角兽陆续被科创板受理或公布其上市计划,依图科技、云从科技、云天励飞、旷视科技等备受瞩目的人工智能“独角兽”公司已处于上市受理或辅导阶段。
天眼查APP专业版数据显示,我国经营范围含“人工智能、机器人、数据处理、云计算、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且状态为在业、存续、迁入、迁出的企业超88万家。其中,有限责任公司占比超过91%。
从地域分布来看,广东省和北京市是我国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最为集中的两个地区,企业数量相加超过28万,占全国相关企业总量的32.29%。
AI 独角兽的的集体上市一方面能够丰富资本市场对于AI 落地场景与商业模式的认知,有利于提升AI 行业关注度,另一方面,AI 独角兽上市后的业务构成与财务指标也能够直观显示AI 软件在安防等行业中渗透率不断提升的重要变化。
AI 企业营收整体增速较高,同时部分 AI 企业毛利率优势明显,凸显近几年安防行业AI 软件占比在迅速提升。
AI 企业销售费用率相对于传统安防公司更高。从 2017-2020Q2 的数据可以看到,海康威视的销售费用率在 10%-15%之间,AI 企业普遍在40%以上,销售渠道是AI 初创企业在有关垂直领域竞争的核心优势,由于AI 安防业务处于快速拓展期,销售人员规模扩充较快且其薪酬以及随之产生的交通差旅费、业务招待费较高。
传统安防企业如海康拥有较好的口碑,忠实的客户群体和完善的分销渠道,销售费用占营收比更低。
AI 企业研发能力强,研发投入大。从2017-2020Q2 的数据来看,海康威视的研发费用率在10%左右,相较于云从,依图,云天励飞等初创企业40%以上的数据,费用率较低。
截至2020 年6 月,AI 安防可比企业云天励飞拥有专利数量206 项,其中发明专利116 项,同期云从科技拥有发明专利116 项。
安防作为人工智能最先切入的落地产业,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的成熟发展,所有的高新技术名词和应用不断叠加到安防行业中去。
从实际落地情况来看,人工智能已经深入到安防行业的细枝末节,从路边的“天眼”到社区的出入管理,再到家庭内的各类传感报警器,人工智能以更多产品形态渗透到安防行业乃至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在新基建等国家政策的推动之下,安防行业的智能化正在全面铺开。
智慧城市、智慧园区是AI安防落地的主要场景,也是新基建推动下行业崭露的重要机遇。如何快速对产品进行场景化升级、精准地切入不同赛道,是安防企业需要积极应对的新要求。
注:本文内容主要摘自安信证券,中外行业研究整理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