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大学理学院院长宾红华担任会议主持人
▲集美大学教务处处长、航海技术研究所所长杨神化致辞
▲博雅大数据学院业务总经理赵利清致辞

主题报告分享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陈钟以“新工科背景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建设与发展”为题作了主题演讲。他指出:当前我国大数据及其相关专业主要有四种发展形式:计算机大类培养中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专业、计算机大类下独立建设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专业、管理学大类下的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在高职院校开设的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

陈教授认为,推动大数据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核心是理解透彻,并贯彻执行《计算机类本科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建设方案》(建议稿)中的提出的指导思想和培养路径。学校要认识到工程教育认证对大数据专业建设重要意义,其核心价值是定义了一套具有普适性的培养质量标准、认证体系及认证方案。数据科学与大数据专业要培养具有良好数据处理和领域应用的复合型人才。对此,不同类型高校要准确定位,办出特色。坚持研究型人才培养的高校要培养出一批以知识创新为基本使命,可以从事数据科学、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或是相关领域数据应用等相关基础理论、技术和方法研究的人才。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的高校要积极倡导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吸纳社会资源建设高水平大数据专业;要结合自身优势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陈钟教授作主题演讲
集美大学教务处处长、航海技术研究所所长杨神化以“集美大学大数据人才培养的思考与探索”为题作了主题演讲,详细介绍了该校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申报过程、大数据本科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以及对大数据人才培养的问题思考。
集美大学于2017年成功申报“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2018年开始招生。该专业坚持体现OBE(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基于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育模式,强化数学基础、重视数据分析、突出智能计算,不断加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主要路径有:以项目为引领,实施本硕互助,引导本科生较早进入实验室;以学科竞赛为切入点,培养创新思维;依托大数据研究所共建单位,构建校外实践基地。
同时,学校通过开展企业实习实训、加强产教融合师资队伍建设、健全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等途径不断深化产教协同育人,培养具备大数据工程项目的系统集成能力、应用软件设计和开发能力,能胜任大数据分析与挖掘、大数据处理系统开发与构建等工作的复合型创新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杨神化教授作主题演讲
博雅大数据学院院长欧高炎以“大数据专业核心课程和实验实训体系的建设”为题作了主题演讲,首先介绍了在鄂维南院士及北京大数据研究院的积极推动下,北京大学数据科学学科建设情况。并结合北京大学数据科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全国大数据专业建设情况,就“数据科学培养怎样的人才”及如何科学地设计大数据课程框架等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欧院长表示:数据科学学科强调培养具有多学科交叉能力的大数据人才。这样的人才应该兼具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三方面的素质。数据科学课程的开设,也需要采用新的模式,即理论课和实践课相结合的模式。
围绕高校高校专业建设四大关键问题,欧院长结合博雅的实践作了系统阐述。针对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设计难,课程、案例、数据等教学资源缺乏,实验实训难等问题,博雅依据大数据业务场景应用,建立了完整、专业的本科、高职课程体系和综合实训体系。
数据酷客(cookdata.cn)是为帮助高校开展大数据教学而研发的一款大数据教育实训云产品,从课程研发、师资培养、案例讲解、实训练习等多角度为全国近500所院校提供教学支持。综合实训平台将完整真实的大数据项目进行模块化拆分,引导学习者从零开始一步一步完成项目实践。目前博雅已成功发布金融大数据综合实训平台、大数据精准营销综合实训软件平台、健康医疗大数据实训平台,被全国300+所院校使用。其他综合实训平台也将在今年内陆续上线。
▲欧高炎院长作主题演讲
厦门华厦学院校长助理、大数据专业带头人王宁以“产教融合下应用型高校大数据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为题作了主题演讲,详细介绍了该校大数据专业建设情况以及专业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
该校于2017年成功申报“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该专业坚持产教融合,积极发展“3+1”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OBE工程专业认证推进专业建设;坚持就业导向、职业能力培养,对学生进行梯度分类,采用技术与应用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培养各领域急需的大数据专业人才。同时,加强物流工程、电子商务(数据分析)、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大数据相关学科建设,积极推进教育大数据、物流大数据、商务大数据、健康医疗大数据、环境大数据等相关应用领域研究。
王老师指出:当下大数据专业建设存在院校间课程体系差异大、实践条件投入大、师资引进困难、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要依靠产教融合,比如:通过校企深度融合、企业协助,借技术、借数据,提供技术应用、实践训练项目,解决实验实训、科研及师资培训等问题,甚至有些学校试着共建学院、联合培养等方式解决招生人数多、相对教学资源缺少的问题。
▲王宁老师作主题演讲
厦门大学信息学院软件工程系副主任杨律青以“高校‘金课’建设的认识与实践——以厦门大学‘大数据’课程为例”作了主题演讲。他认为:“金课”就是一流课程,要具备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三个特征。在当下教育部积极推进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背景下,没有“金课”、好课,就不能成为国家的一流专业。而“大数据”金课是金课先锋队和排头兵,能起到示范和带头的作用。“大数据”金课是前沿技术的综合性课程,与前沿技术容易融合。
厦门大学软件工程专业构建和完善了以“产业导向、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注重实践性课程建设,在课程设置中充分体现互联网+的前沿技术课程(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并不断细化课程目标、考核要求、考核方式以及与毕业要求支持度的关系;实施课堂革命,积极建设大数据示范课程,打造金课体系,以点带面推动整体专业建设。
杨主任强调:高校“大数据”金课打造要抓住五个核心点: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大数据金课(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大数据课程的大纲与内容、大数据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大数据课程的实践。
▲杨律青教授作主题演讲
福州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院长、数字福建大数据基础技术福州研究院院长郭文忠以“面向行业的公共大数据服务平台”为题作了主题演讲,主要从平台背景、平台介绍、应用案例、团队介绍四方面对该平台进行了详细介绍。
该平台是福州大学新一代网络技术研究所和福州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科研人员基于X86集群架构,采用分布式技术,融合了结构化、非结构化、海量历史/准实时等数据,整合、优化现有公共数据服务组件设计、建构。其主要承担数据存储中心、计算中心、分析中心、服务中心四大职能,设置数据整合、数据存储、数据计算、数据分析、自助式分析、数据实时入库、高效加工处理、复杂计算分析等功能。
目前该平台被应用于电力、金融、安全、教育等多个领域,为相关机构、部门的分析决策、实时采集、事务处理等业务应用开发、运行提供统一的平台支撑。
▲郭文忠院长作主题演讲
圆桌讨论及数据酷客产品展示
圆桌讨论环节,来自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福州大学、莆田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福建警察学院、厦门理工学院、闽南理工学院等院校的教师们结合各自学校的情况,围绕高校大数据专业申报、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设计、实验室建设等问题进行了研讨。博雅大数据学院院长欧高炎、集美大学理学院院长宾红华、博雅大数据学院业务总经理赵利清就老师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一一解答。
现场,博雅大数据学院邢斯思老师还为老师们作了数据酷客大数据专业课程体系+综合实训平台演示,让老师们更深入地了解了如何使用数据酷客平台,进行全流程地大数据教学支持。
参会教师纷纷表示:十分感谢本次会议搭建了这么好的平台,让一线教师有机会了解其他院校大数据专业建设情况,互通有无,并获得先进的经验分享。老师们也期待能够借助博雅大数据学院专业的师资团队、先进的课程体系、完善的线上教育实训平台、权威的大数据视角以及一站式的人才培养对接,持续推动高校大数据专业建设。
大数据教育联盟(福建)筹备会
与会议同时进行的还有大数据教育联盟(福建)筹备会。福建省大数据专业所在学院20多位院长、副院长参加筹备会议,参会院校比例占福建省开设大数据专业院校的90%以上。
会议明确了联盟成立的目标及意义。各联盟代表一一进行了发言,并集体表决推选出联盟理事长、执行理事长、副理事长,由理事长、执行理事长提名闽北、闽南秘书长。
联盟的成立,旨在联合会员单位开展大数据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共同探索大数据相关专业的建设、发展机制,共同制定大数据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着力打造优质课程、精品教材和丰富教学资源,促进福建省大数据专业更好发展。(联盟成员名单见文末)
博雅大数据学院是由北京大数据研究院成立的专注于大数据教学产品研发与服务、大数据教育培训的机构。目前,博雅大数据学院已携手全国各地高校举办了数十场大数据专业建设研讨会,覆盖20多个省份,为近500所高校师生加强教学、科研、师资培训等方面的研讨交流提供平台。未来博雅大数据专业建设研讨会将持续深入推进,为继续切实赋能高校,促进高校大数据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提供支持。
大数据教育联盟(福建)
组织框架
理事长
郭文忠 (福州大学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院长)
执行理事长
宾红华 (集美大学 理学院院长)
副理事长(不分先后):
欧高炎 (博雅大数据学院院长)
郭躬德 (福建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学院院长)
黄建新 (华侨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副院长)
潘正祥 (福建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陈明玉 (泉州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院长)
章立亮 (宁德师范学院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
邱锦明 (三明学院教务处处长)
林耀进 (闽南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
阮其华 (莆田学院数学与金融学院院长)
林 耿 (闽江学院数学与数据科学学院副院长)
朱顺痣 (厦门理工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
林 勇 (福建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院长)
周宏博 (泉州信息工程学院校长助理,软件学院院长)
李仁钟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理工学院副院长)
夏靖波 (厦大嘉庚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
陈水利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数理教学部主任)
王 宁 (厦门华厦学院校长助理、通识教育中心主任)
黄风华 (阳光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
禹谢华 (闽南科技学院计算机信息学院院长)
曾健民 (闽南理工学院信息管理学院院长)
张 凌 (龙岩学院数学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
郭 磊 (武夷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副院长)
牛 熠 (莆田学院新工科产业学院专业负责人)
陈淑珍 (福建警察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安全管理系系副主任)
白清源 (福州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教授)
张 浩 (福州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信息安全与网络工程系主任)
李青岩 (集美大学理学院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教研室副主任)
胡锦丽 (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主任)
黄金凤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信息工程系系主任)
饶诸黎 (福州职业技术学院阿里巴巴大数据学院执行院长)
邹少琴 (厦门南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负责人)
秘书处
秘书长 张 浩 (福州大学)
秘书长 李青岩 (集美大学)
副秘书长 邢斯思 (博雅大数据学院)
常务理事(不分先后)
肖世校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数理教学部副主任)
李 锴 (福建江夏学院电子信息科学学院信息管理系系主任)
张美璟 (福建警察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安全管理系副教授)
杨 岚 (泉州信息工程学院软件学院大数据专业负责人)
欧阳林艳(阳光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大数据与软件工程系主任)
解珊珊 (闽南理工学院信息管理学院大数据教研室主任)
李美莲 (龙岩学院数学与信息工程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系系主任)
匡凤飞 (闽南科技学院计算机信息学院网络工程系主任)
陈海彬 (闽南科技学院计算机信息学院智能系系主任)
罗金炎 (闽江学院数学与数据科学学院数据科学教研室副主任)
连雁平 (武夷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办公室主任)